科技金融推动银行业务创新研究
2024-11-30 04:31:04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编辑:冯兆明 作者:何美劲
何美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
摘要: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银行业竞争格局,科技金融已成为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驱动力。本文在梳理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对银行业务创新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银行业务创新面临的传统路径依赖、科技应用不平衡、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了以产品、渠道、场景、流程等为抓手,多维度推进银行业务创新的思路和举措,以期为银行业顺应金融科技浪潮、重塑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金融 银行 业务创新 数字化转型
当代科技金融的兴起,既为银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也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浪潮,商业银行唯有顺势而为,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创新,将金融科技融入产品、渠道、营销、风控等环节,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场景融合、体验感好的智慧银行,方能在新一轮变革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一、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对银行业务创新的影响
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科技金融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给银行业务模式、服务方式、风险管理等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从国际看,发达国家科技金融发展走在前列,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银行业加快布局前沿科技,深化场景应用,提升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在移动支付、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创新迭出、捷足先登,发展中国家方兴未艾,突出表现在移动支付规模快速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加速推进,跨境支付、数字货币等领域的创新探索不断深入。从国内看,科技金融发展如火如荼,金融科技创新全面提速,银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在支付结算、信贷融资、财富管理等领域不断涌现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1]。场景金融异军突起,银行业主动对接出行、医疗、教育等细分场景,通过API、SDK等技术接口打通服务链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嵌入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服务边界不断拓展。开放银行蓬勃发展,秉持开放共享理念,商业银行加快构建开放银行体系,将渠道、产品、数据等接口向合作伙伴开放,融入以客户为中心的产业生态圈,创新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
二、银行业务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依赖传统路径,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银行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产品、渠道、流程等多方面统筹谋划、整体设计。银行业还存在战略定力不足、创新规划落地难等问题,新发展理念存在路径依赖,部分银行满足于传统存贷汇业务模式,创新意识不强,对金融科技潜力认识不足,难以适应互联网思维和平台经济发展要求,相较于互联网机构争先恐后推出各类创新产品,银行业产品“同质化”问题仍较突出,缺乏特色亮点。体制机制存在掣肘,传统银行组织架构复杂、审批流程烦琐,不利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创新难以落地,条线部门各自为政、全行统筹不足等问题仍存在,难以形成创新合力。科技投入转化率不高,为应对金融科技挑战,部分银行加大科技投入、布局前沿技术,但受制于应用基础薄弱、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因素,投入与产出的匹配度不高,难以将前沿科技应用于业务创新的主战场,科技赋能业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仍显不足[2]。
(二)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筹规划
当前,国内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创新基础参差不齐,需加强顶层设计,提升科技应用的系统性、协同性。重视程度不一,头部银行高度重视科技驱动,持续加大资金、人才、系统等创新资源投入,科技金融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但多数中小银行对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把握不准,科技投入动力不足。短期性投入多,持续性投入少,为跟上竞争对手步伐,不少银行热衷于新技术的简单叠加和化用,实现了“花架子”,但对系统规划、长期投入重视不够,“皮毛化”倾向仍较明显。科技与业务融合不够,部分银行热衷于新技术概念炒作,但对如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获客、风控等实际业务场景重视不够,业务部门参与度不高,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规模化转化和价值创造。行业统筹不足,银行业对外数据开放共享的意识和行动力不强,对内也存在部门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问题,大数据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释放。
(三)创新型复合人才短缺,专业能力欠缺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银行业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关键是打造一支爱创新、善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银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包括传统人才培养机制需创新,银行对科技型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有待完善,员工发展通道较为单一,科技人才上升空间有限,绩效考核仍以业绩论英雄,难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等。复合型人才匮乏,既懂金融又懂科技、既了解业务需求又掌握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紧缺,特别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高精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人才储备与银行数字化转型要求不相匹配。专业培训有待加强,面对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客户需求变化和业务模式创新,员工知识结构更新不及时,缺乏系统的培训提升机制,创新文化氛围不浓,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员工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三、科技金融赋能银行业务创新的路径设计
(一)产品创新:发挥科技驱动作用,丰富金融产品体系
产品创新是银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以科技赋能为抓手,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和服务模式优化。丰富支付结算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网、二维码、生物识别等技术,发展面向小微商户的移动收单,满足客户移动支付、快捷支付需求,积极布局物联网支付,拓展车载支付、可穿戴设备支付等场景应用,创新研发虚拟信用卡、手机POS、声波支付等创新产品,构建安全、快捷、低成本的移动支付生态。优化个人信贷产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客户信用、消费、行为等数据,创新推出“310”模式的小微贷款、“随借随还”的循环贷等产品,提高中长尾客户覆盖率,推广应用机器学习模型实现贷前风控自动化、审批智能化,并嵌入身份认证、在线签约等流程,打造极简借贷体验[3]。升级财富管理产品,整合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丰富股票、债券、期货等投资品种,优化投资组合,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创新应用智能投顾、AR/VR等技术,为客户提供可视化、沉浸式、交互性强的理财服务体验。创新推出场景化产品。
(二)渠道创新:顺应线上化趋势,拓展服务触达渠道
移动互联时代,线上渠道已成为银行触达和服务客户的主阵地,要顺应渠道线上化趋势,加快线上渠道建设和流量经营。提升移动端服务能力,加大手机银行等移动端投放力度,将移动端打造成集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用户运营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要发挥线上渠道便捷优势,简化操作流程,优化交互体验,让客户“一站式”获取信贷、理财、缴费等服务。抢占互联网入口流量,主动对接互联网平台,通过输出API、SDK等接口,将银行服务嵌入电商、社交、生活服务等场景应用,嫁接平台流量和用户资源,发挥自身数据优势,提供智能推荐、精准营销等服务,实现流量变现。打造开放式服务生态,秉持开放、共享理念,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第三方合作机构在渠道、数据、风控等领域的业务协作,构建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开放式服务生态。提升网点服务价值,优化网点布局,打造集销售、体验、咨询于一体的智能化网点,利用物联网、人脸识别、智能设备等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场景化的线下服务。
(三)场景创新:嵌入客户需求场景,延伸金融服务边界
伴随消费习惯的改变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场景金融成为金融创新的新蓝海,银行要树立开放融合理念,嵌入客户高频场景,整合金融与非金融服务,重塑银行服务边界和商业模式。打造消费金融场景生态,围绕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消费场景,通过API、H5等形式,将支付、信贷等银行服务与商家营销场景紧密结合,满足客户随时随地、即时即需的消费金融需求。构建产业供应链场景,立足产业客户需求,打通上下游企业间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为各环节的融资、结算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积极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仓储、物流监管等供应链节点赋能,创新推出仓单质押、存货质押等供应链金融产品[4]。拓展行业综合金融服务场景,顺应产业数字化、平台化发展趋势,加强与龙头企业在数据、技术、渠道等层面的深度合作,嵌入细分行业场景,为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提供贯穿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回款等全流程的综合金融服务。
(四)流程创新:应用前沿科技手段,优化业务运营流程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与银行业务流程加速融合,为银行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新路径。应用RPA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在客户信息采集、信贷审批、账务处理等高频事务性业务领域,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提高业务处理的标准化程度和效率,应用智能语音技术优化远程服务。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智能客服、语音质检、外呼营销等应用,提高客户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跨机构协作效率,在跨境支付、信用证结算、供应链金融等场景中,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机构间账本共享,提高业务协同效率,降低合作成本。发挥5G优势提升业务连续性,依托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的优势,推进移动展业、移动办公等5G应用,打通线上线下业务协同壁垒,在突发事件等特殊时期,通过5G远程服务、远程会议等,确保业务连续性。
四、结语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等新技术迭代演进,深刻重塑银行业发展格局。科技正在成为银行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引擎”,银行业必须顺应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时代大势,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深化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优化,打造智能化、场景化、生态化、平台化的未来银行。
参考文献:
[1]张心如.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 2024(3):171-173.
[2]白雪松.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业务的策略[J].中国经贸, 2024(20):58-60.
[3]姜彦彦,宫贺.金融+科技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研究[J]. 2021(1):5-6.DOI:10.12324/j.issn.
[4]曹凌云.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现状与策略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000(002):52-53.
作者简介:
何美劲,男,汉族,1986年生,湖南益阳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金融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