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服务效能的提升研究
2024-11-30 04:31:04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编辑:冯兆明 作者:吴楠
吴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
摘要: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扩大就业、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信用记录缺乏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成长和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金融凭借其便捷性、普惠性、智能化等优势,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数字金融 小微企业 普惠金融 金融科技 信用体系
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小微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资产规模、信用记录、抵押担保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发展瓶颈,传统金融机构受制于成本、风险等因素,难以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
一、数字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数字金融在服务小微企业、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网络借贷平台快速发展,小微信贷模式不断创新,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巨头依托电商交易数据,为平台商家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开创了“310”模式和“白条”模式,陆金所、宜信等P2P平台专注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移动支付广泛普及,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海量数据支撑,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迅速渗透,2019年移动支付金额超190万亿元,相关数据为捕捉小微企业真实经营状况、评估信用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供应链金融蓬勃发展,产业链协同带动小微企业融资,龙头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融资等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资金、物流、信息流传导至上下游小微企业,盘活供应链闲置资金,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征信、风控等领域广泛应用[1]。蚂蚁金服等机构基于互联网数据构建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无抵押担保企业画像定价,同时应用机器学习优化风控模型,提升风控的精准性和及时性,显著降低小微企业信贷成本。监管科技的快速兴起,使金融风险智能化防控成为可能,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监管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识别违规经营、跨市场金融风险,并实现穿透式监管和精准化处置,营造良好的小微金融生态。
二、数字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
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城乡差距。东部发达地区的数字化程度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远高于农村。以网上银行注册用户渗透率为例,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普遍超过90%,而甘肃、青海等西部省区则不足20%,农村地区受制于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数字金融应用明显不足。小微金融服务的行业间差异也比较突出,零售、批发等行业数字化程度较高,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数字金融渗透率相对较低。东中西部、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客观上造成了小微企业金融可得性的差距,与普惠金融的内在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互联网平台倾向于从平台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中筛选优质商户,加之部分平台存在选择性披露、误导宣传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头部企业与尾部企业在融资便利性方面的马太效应,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整体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小微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字技术在生产、营销、管理、融资等环节的应用还比较初级,数字化水平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一是数字化意识不强。受制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因素,不少小微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创新意识和信息化投入动力不足,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2]。二是信息化基础薄弱。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实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短板,在信息系统建设、数字化人才引进等方面投入有限,难以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电信设施建设滞后,也在客观上制约了当地小微企业数字化发展。三是经营管理粗放。不少小微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规范的业财管理体系,财务数据不真实、经营数据不完整的问题较为普遍,成为金融机构评估授信、控制风险的重要障碍。四是数据积累不足。大部分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业务单一、交易频次低,数据积累严重不足,且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之中,缺乏统一管理和深度应用。
(三)数字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数字金融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短板也日益凸显。一是市场准入制度有待完善。我国数字金融创新处于快速发展期,行业门槛相对较低,经营主体鱼龙混杂,个别平台存在违规经营、非法集资等行为,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特别是部分高风险业态如P2P网贷,伴生了集资诈骗、自融、逃废债务等违法违规行为,给金融消费者造成了较大损失。二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部分互联网平台存在虚假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利率披露不透明等问题,金融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个人信息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使用等环节管理不善,数据泄露、信息被滥用等现象时有发生,个人隐私安全堪忧。三是金融监管制度有待健全。数字金融创新日新月异,跨行业、跨市场等特点日益凸显,传统“机构监管”难以覆盖新业态新模式,存在监管真空地带,功能监管职责界定不清晰,穿透式监管、协同监管的制度机制还不完善,监管的前瞻性、专业性、系统性有待加强。
三、数字金融提升小微企业服务效能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金融科技创新,丰富服务模式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广泛渗透应用,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商业银行要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数据、技术、渠道优势,加快业务流程再造,不断丰富和优化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以开放银行平台为抓手,构建开放共享的金融服务生态,借鉴互联网开放、共享理念,将场景、用户、数据、风控等能力开放给外部合作伙伴,为小微企业提供跨场景、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积极探索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通过联合贷款、信用共享等机制,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3]。加快移动金融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随时随地的便捷金融服务,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打造功能强大、交互友好的手机银行App,为小微企业提供小额便捷贷款、智能投顾、在线缴费、财税筹划等一揽子移动金融服务,依托5G低时延、广连接的优势,探索远程银行、VR银行等服务新模式,为受时空限制的小微企业提供及时高效的现场融资服务。
(二)促进数据共享开放,完善信用体系
经营规模小、财务不规范、信息不对称、信用记录缺失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推动数据跨界融合共享,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是提升小微企业信用水平、缓解融资约束的关键一招。一要加快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政务、商务、互联网等领域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依法依规将小微企业的登记注册、行政许可、司法判决、税收缴纳、社保缴费、水电缴费等信息纳入信用记录。二要强化数据共享整合,实现信用信息“一次归集、多方使用”,在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各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促进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化征信机构采集的信用信息共享共用,不断丰富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三要创新监管机制,规范发展市场化征信业,支持大数据企业依法依规开展征信业务,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平台探索“数据+征信”的新模式。三要在加强机构准入管理的同时,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加强信用信息异地互查、跨境查询等领域的监管合作,促进征信业良性发展,加快推广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信用”产品,为守信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信用贷款保证保险等增信服务[4]。
(三)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金融风险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在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信息不对称、交易虚拟化等特点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隐患,必须加快健全与数字金融相适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安排,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健全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及时出台网络小贷、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等业务监管细则,加强穿透式监管和功能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逃废债务等违法犯罪活动,对于跨行业、跨市场的创新业态,要强化监管协调配合,避免出现监管空白和套利。加快推进金融立法进程,用严格的制度规范约束各类经营主体行为。抓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各类创新业态的金融属性、监管主体和法律责任,将金融科技公司全面纳入监管,严格经营主体准入,规范经营行为。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督促银行、支付、借贷等机构切实履行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等义务,引导金融消费者树立理性投资消费理念,畅通消费投诉渠道,简化维权流程,降低维权成本,加强技术风险防控,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健全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强化重要数据和个人敏感信息保护。
四、结语
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力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运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为小微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是化解融资约束、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梳理数字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加快金融科技创新、促进数据共享开放、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罗国华.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6):115-117.
[2]吴琼.数字金融创新小微制造企业融资的路径思考[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14(2):242-244.
[3]田成志,万燕燕.小微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实践[J].金融电子化,2023(5):73-74.
[4]李红侠,孙小寒,杨晓璐.数字金融下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4,26(1):88-90.
作者简介:
吴楠,女,汉族,1991年生,山东烟台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金融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