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供给结构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效用分析
2024-11-30 04:31:04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编辑:冯兆明 作者:韩冰
韩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
摘要: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正成为引领金融业变革和发展的新动能。资金供给作为金融创新的“血液”,在促进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环境、创新生态、技术与市场、监管与政策等视角,分析了资金供给结构影响金融科技创新的因素,进而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升金融科技创新效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金融科技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科技 资金供给 创新效用 风险防范
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呈现出市场主体多元、业态模式创新、行业竞争加剧的新图景,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活水”注入。资金供给作为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对于金融科技行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和跨越式创新至关重要,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创新生态、配套政策等因素,我国金融科技领域还存在资金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科技创新能力的释放。
一、资金供给结构与金融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
资金供给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熊彼特创新理论指出,创新是企业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开发出新产品、新业务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创新资金供给影响创新主体的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进而影响创新质量和产业化速度。罗默内生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积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技术创新的资金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创新绩效和经济增长质量。张五常“资金在先”理论指出,充足的资金供给是企业进行创新投资和风险探索的前提条件,资金约束下的创新往往陷入低水平均衡,资金规模和配置效率对于科技创新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科技创新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风控、营销、产品等金融业务场景的应用,客观上要求更多资金投入底层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拓展[1]。
二、资金供给结构影响金融科技创新的因素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经济增长质量和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影响着金融科技创新的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经济结构优化和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为金融科技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金融服务质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金融科技创新注入了持久动力,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和发展方式转变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对社会资金“脱虚向实”形成引导,影响金融领域的资金供给总量,利率、汇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运用,影响创新主体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其创新投资意愿。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和逆周期调控机制,是营造良好金融生态、优化金融科技创新资金供给的关键所在。
(二)创新环境与配套设施因素
创新环境与配套设施建设影响创新要素的集聚程度、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软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度:加强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金融科技领域投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度:发达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有利于创新项目和社会资本精准对接,提升资金配置效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征信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健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释金融科技创新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提高资金配置的安全性;区域产业集聚程度:在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专业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和资源共享机制较为健全,有利于创新企业对接更加丰富、匹配度更高的资金来源,完善的创新生态、高效的金融服务是吸引创新资本集聚的“洼地”,能够带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推动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资金供给机制。
(三)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因素
技术驱动是引领金融科技创新的内生力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渗透,极大拓宽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重塑了金融业态和服务模式。金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催生了海量的场景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需求,持续的技术迭代优化和产业化应用探索,要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对创新资金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市场需求拉动也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创新应用的快速渗透,带来了金融服务“碎片化”趋势,催生出支付、融资、理财、征信等各类细分市场。消费者需求呈现个性化、场景化、智能化特点,推动金融科技从“大而全”向“小而美”转变,加速创新成果商业化进程,海量C端用户规模对金融科技应用形成了巨大需求,成为吸引创新资本“投巨资、铺场景、圈用户”的重要诱因。
(四)金融监管与产业政策因素
金融监管与产业政策是影响金融科技创新资金供给的重要外部环境。金融监管力度:科学、审慎、适度的金融监管有利于创新的有序开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金融科技长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金融科技行业快速发展,各类风险开始积聚显现,合理界定金融科技创新的边界,平衡好创新与风险、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优化金融创新环境、增强社会资本投资信心的关键所在。准入退出机制:放宽金融科技市场准入,加快建立常态化“监管沙盒”机制,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试错空间,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引导社会资本向优质创新企业集中。财税支持政策:加大对金融科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财政资金投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三、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升金融科技创新效用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政府要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在完善金融科技创新资金供给中的引导和保障作用。科学编制金融科技专项规划,引导社会资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金融科技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投入力度,完善金融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为原始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产权流转,盘活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常态化“监管沙盒”机制,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开展场景应用创新,全面实施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政策,增强科技人员创新内生动力,打造区域性金融科技创新集聚区,健全政策扶持与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金融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3]。
(二)加强产学研金合作,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路径,金融支持是其中的关键纽带,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大力培育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市场化投融资主体,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金融科技领域。鼓励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早期投资力量加大对初创型金融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完善投资退出机制,帮助早期项目快速完成概念验证和产品孵化。支持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开展股权合作、项目合作等多样化合作,发挥协同效应,鼓励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推动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优质金融科技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鼓励地方设立金融科技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差异化扶持的基金投资模式。
(三)强化金融科技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伴随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个人隐私泄露、经营行为不当等风险日益凸显,野蛮生长等乱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影响行业声誉和社会资本投资信心。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与金融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监管长效机制,在激发创新活力的同时守住风险底线,实现金融科技创新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坚持审慎包容监管理念,平衡好促进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按照“鼓励创新、不让风险野蛮生长”的原则,及时甄别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为守法合规经营的创新主体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将金融科技纳入统一监管框架,建立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的新型监管机制,有效覆盖创新业务、跨行业和跨市场风险,加强金融科技伦理建设,严格算法歧视和大数据杀熟监管,建立健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制度,加强对数据收集、存储、使用等环节的全流程监管。
(四)培育专业化中介服务,提升资金配置效率
加快发展科技评估服务,建立健全科技评估标准体系,规范评估流程,提高评估专业性,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价值、创新能力、成长性等综合评估,为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大力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搭建大学、科研院所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畅通创新成果转化渠道,推动建立技术经理人制度,发挥“科技经纪人”作用。鼓励发展投资银行、并购基金等,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服务,鼓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与创投机构形成合力支持优质创新项目[4]。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培育知识产权交易、评估、融资等专业化服务机构,促进知识产权金融化、资本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聚集区,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新模式。
四、结语
金融科技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正深刻影响和重塑着传统金融服务业态,持续、充足的创新资金供给,是推动金融科技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资金供给结构影响金融科技创新机理和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升金融科技创新效用的对策建议,即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强金融科技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培育专业化服务,提升资金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菡彬,陈楚.金融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路径及异质性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24,37(1):141-148.
[2]孔繁晔.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立的模式探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12):17-20.
[3]李小庆.推动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的创新路径和效用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24,32(5):8-12.DOI:10.3969/j.issn.2095-0799.2024.05.002.
[4]崔大勇.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综述[J].科技与金融, 2024(1):53-60.
作者简介:
韩冰,女,汉族,1986年生,河南许昌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金融学。
相关阅读